t82618

标签: IMF

【IMF:大幅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0.8个百分点,全球经济韧性仍在、前景脆弱

【IMF:大幅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0.8个百分点,全球经济韧性仍在、前景脆弱】财联社7月29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0%和3.1%,较今年4月的预测分别上调0.2个和0.1个百分点。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贸易形势仍主导全球经济前景。虽然贸易谈判出现了一些令人欢迎的进展,为全球经济的韧性提供了支撑,但整体关税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全球政策环境依然高度不确定性。IMF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大幅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反映了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活动强于预期且中美实际关税税率显著低于4月预测。(第一财经)(来自财联社APP)
欧盟15%、日本15%,美国已经完成与除中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税贸易谈判,欧盟

欧盟15%、日本15%,美国已经完成与除中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税贸易谈判,欧盟

欧盟15%、日本15%,美国已经完成与除中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税贸易谈判,欧盟、日本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压力给到中国这边了。2025年美方推进的关税谈判,基本已经收官。欧盟、日本两个重量级经济体,先后与美国敲定了关税协议,税率统一定在15%。相比过去动辄30%、40%的高关税,减轻了许多。这场看似风平浪静的谈判,其实暗流涌动。现在,桌上只剩一位关键玩家:中国。从表面看,美国正在搭建一个“美国优先”的双边贸易体系,意图很明确:避开WTO的多边机制,自建一套规则。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全球60%的贸易协定已经转向双边模式,而WTO争端解决机制自2023年陷入瘫痪后,已经形同虚设。美国抓住这个时机,先后与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等主要经济体完成谈判,将统一的15%关税作为“朋友价”,打造一个“关税朋友圈”。表面上,这种做法看似高效,既保住了盟友关系,又收获了可观的税收。据IMF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关税收入占GDP的0.8%,而2024年,这一比例预计将上升到1.2%,相当于新增27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欧盟内部已有反对声音,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的中型制造商,认为受制于美国标准和能源采购附加条款,未来竞争力可能下降。与其说这是一场经济谈判,不如说是一场利益交换。欧盟在谈判中虽然接受了15%的统一税率,但换来的,是美国对其氢能产业的投资承诺,以及部分高科技出口限制的放宽。日本方面也不例外,交换条件是一揽子的半导体合作框架和美日军工市场的互通授权。这已经不只是关税问题,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经济再编程。而中国,成了这场贸易棋局中唯一没有“签字画押”的大国。不是因为不愿意谈,而是因为谈的内容,实在不太平等。根据美方提出的初步框架,中国若想加入这一体系,需接受最高34%的关税起步,外加能源进口限制和技术出口管控。这样的条件,不谈也罢。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选择了另一条路:不跟牌,自己下局。过去两年,中国并没有在高压之下退缩。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长20%,在整体外贸中占比已达19%。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合作在非洲、拉美和中亚地区持续升温,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已经超过50%。不仅如此,中国还在芯片、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快技术突破。美国希望用关税把中国“圈”在外边,但却忽视了一个现实: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远超想象。以越南为例,这个被美日扶持为“替代中国”的制造地,2024年对美出口中,有超过50%的中间品来自中国。墨西哥也类似,其汽车零部件70%以上依赖中国供应。这就意味着,就算美方绕开中国谈了协议,最终也难完全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而且自从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控后,全球市场价格一度飙升30%。美国军工、半导体、可再生能源等多个行业受波及,相关企业甚至被迫向澳大利亚等地寻求替代资源,但效果不理想。这场“稀土卡脖子”事件,反而让外界重新认识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当然,压力确实存在。高关税加上技术封锁,特别是在AI芯片、高端光刻设备方面的断供,让部分中国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但这也逼出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动力。以华为为例,2024年其自主研发的芯片“乾芯9000”实现量产,配套的鸿蒙操作系统用户突破8亿。全球贸易正在从一个统一市场,变成两个平行体系,一个围绕美国构建,以美元和双边协定为纽带,另一个以中国为核心,强调区域合作、自主技术和供应链稳定。RCEP的深化合作、与中亚国家的能源战略对接,以及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初步构建出一个“去美元化”的经济生态。世界银行在2024年的报告中指出,贸易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成本上升10%-15%,但同时也带来了产业重组的机会。尤其是新兴亚洲经济体,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正在借力中国产业链向上攀升。数据显示,UNCTAD预计,到2026年,新兴亚洲的贸易份额将上升至35%。眼下的局势,是一场国运博弈。美国押注高关税和围堵政策,短期看似奏效,但长期可能引发盟友不满和产业脱钩。信息来源:《A股特别提示(7-28):美国与欧盟达成15%税率关税协议,美商界“重量级”代表团或即将访华》——金融界
7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幅调高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4.8

7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幅调高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4.8

7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幅调高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4.8%此前在4月份预期为4%,事隔3个月直接大幅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全球机构都在大幅调高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这直接提振投资对市场的乐观预期。

观点综述:城堡经济学家力促欧洲加大联合发债 IMF警示英国增长承压

IMF警告英国经济增长面临风险。挑战美债地位“时不我待”城堡经济学家力促欧洲加大联合发债 城堡投资一位经济学家表示,欧洲必须加大联合发债力度,以打造出能与美国国债相匹敌的“地区安全资产” 城堡投资的固定收益与宏观...

IMF:斯里兰卡货币政策应保持审慎,并优先考虑价格稳定

格隆汇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斯里兰卡经济增长表现优于预期,通货膨胀向目标迈进,外汇储备正在积累,财政收入正在改善。斯里兰卡货币政策应保持审慎,并优先考虑价格稳定。斯里兰卡央行独立性应继续得到保障。
IMF预计中国2025年“经常账户”顺差降至3630亿美元,但似乎很离谱IMF关

IMF预计中国2025年“经常账户”顺差降至3630亿美元,但似乎很离谱IMF关

IMF预计中国2025年“经常账户”顺差降至3630亿美元,但似乎很离谱IMF关注了全球贸易与资金流向失衡的问题,7月22日发了个报告。图为对“经常账户”差额过去几年的统计,以及2025年的预期。经常项目大头是货物贸易,还有服务贸易,以及初次收入、二次收入。服务贸易有旅游、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等。初次收入有投资收益、外籍雇员报酬等。二次收入有侨汇、国际援助、政府间转移支付等。中国2022至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是4430、2630、4240亿美元。这里中国的数据飘忽不定,货物贸易顺差很多,服务贸易逆差,投资收益逆差。统计方式也不断修改。IMF报告预计,中国2025年经常账户顺差降至3630亿美元。这个预测似乎很离谱,因为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5860亿美元,大增34.7%,增加了1510亿美元。而全年货币贸易顺差显然会大增不少。为何IMF会预测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下降610亿美元,理由很迷。感觉可能是报告写得早,中国贸易数据没出,先定了个缩小的方向写。等中国顺差大增的数据出来,报告也不好改了。